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生态毒理议论文的写法(生态批评理论论文)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是一个等级的词。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原理对某一特定地区自然生态的损害,严重时可引起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是一个等级的词。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原理对某一特定地区自然生态的损害,严重时可引起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短期不可恢复的破坏,包括食物链的破坏、某些物种的消失等,是不能正常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臭氧层破坏: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影响作物产量,同时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影响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农作物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 一项大豆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将减少25%,大豆减产20%-25%。

生态毒理议论文的写法,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区别?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是一个级别的词。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原理对某一特定地区自然生态的损害,严重时会引起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短期不可恢复的破坏,包括食物链的破坏、某些物种的消失等,是不能正常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臭氧层破坏: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影响作物产量,同时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影响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农作物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 一项大豆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将减少25%,大豆减产20%-25%。

再次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及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 可见紫外线照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臭氧层遭到破坏后,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就会减弱,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紫外辐射增强会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人群,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促进皮肤衰老和病变。 臭氧层破坏对植物有难以确定的影响,如植物叶片变小,植物容易受到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 紫外线的增强还会加剧城市烟雾,加速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老化,使油漆褪色等,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

大气中臭氧含量仅为一亿分之一,而距离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该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层的臭氧含量极少,但吸收紫外线的功能非常强,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 )。 臭氧层有效地阻断了紫外线从太阳的进入,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命得以存在、繁殖、发展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证实与氟利昂(CFCs )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 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到1994年,南极上空臭氧层破坏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臭氧层空前稀薄,欧洲和北美上空臭氧层平均减少10%-15%,西伯利亚上空减少35%。 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的破坏程度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的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氟利昂合成于20世纪20年代,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洗涤剂,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 80年代后期,氟氯烃生产达到高峰,产量达到144万吨。 在控制氟氯烃之前,全世界排放到大气中的氟氯烃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到几百年,所以排出的大部分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上升到平流层。 说明在对流层中相当稳定的氟利昂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被强紫外线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破坏臭氧分子。 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

环境污染

自然或人类原因产生有害成分(化学和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根据环境因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根据污染物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根据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生态破坏。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的现象。 在其潜伏期,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张、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生态失衡等往往不易被察觉。 一旦形成,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都难以恢复。

我的理解:环境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危害是比较短期的; 生态破坏间接危害人类,危害是比较长期的。 环境污染强调有害因素的过剩。 生态破坏强调失去了平衡。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zonghexinwen/2022/1212/2080.html



上一篇:生态毒理免费论文网(生态毒理学会)
下一篇:苏州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哪个(毒理学sci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 | 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生态毒理学报版面费 | 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发表 | 生态毒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