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浅析道路景观设计以株洲市枫江路景观设计为例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美国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指出:“街道是城市意象中的主导元素”,“人们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他的环境元素也沿着道路展开布局”。可

0 引言

美国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指出:“街道是城市意象中的主导元素”,“人们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他的环境元素也沿着道路展开布局”。可见道路景观对于城市整体风貌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景观,不仅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而且还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及人文风情,是整个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是整个绿化系统的串联纽带,同时道路景观还影响城市交通功能。因此营造适宜美观的城市道路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1 株洲市道路景观的现状及问题

(1)植物配置层次单一,既影响景观效果又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

(2)道路景观缺乏识别性和特色,对地方人文特色的诠释不明显。

(3)景观模式固化,植物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主要树种为法桐、香樟、栾树、广玉兰等。

2 项目概况

枫江路与湘江风光带毗邻,东侧为规划湿地公园,南侧为自然山体,生态景观资源丰富,为区域重要的景观对接廊道。

周边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与中小学用地,为保障交通安全及满足周边居民需求,标准横断面设计为三块板断面,利用两条绿化设施带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同时可以提高机动车和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绿化设施带既满足设施布置要求同时还能布置多层次的绿化增加绿量,呼应周边的景观资源,提升周边地块环境品质。

3 设计策略

3.1 生态为本,打造“海绵型”生态道路

(1)贯彻海绵城市理念。

路幅内:绿化设施带设计成下凹式绿地,每隔36m 设置溢流口,同时设置侧石豁口,满足机动车道雨水去向,水量过大,雨水饱和时,就可以通过溢流口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到市政管道中去。同时设施带的雨水可以通过植物的生物净化过程来实现过滤净化,保证地下水的清洁。人行道选择透水铺装材料,一方面可加快雨水渗透土壤速度,另一方面干热季节透水材料的空隙可为城市“通风换气”。

后退绿地:满足条件地段设置生态浅沟,形成海绵小水泡。

(2)通过多层次的绿化搭配,构建生态植物群落,增加道路绿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升道路景观的生态性。

利用道路有限的绿地空间,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现代审美情趣,通过多层次的植物搭配,精心的植物选择及组合,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群落,构建生态型道路景观。

3.2 结合周边人文民俗、两厢用地性质,打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活休闲型”林荫道路

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即具有生命力,本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取“水”作为设计主题,贯穿全线。两厢用地基本以居住用地为主,辅以教育用地,除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以外,生活性功能要求更加明显。

在设计中,结合设计主题融入一些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的景观元素,如健身小广场,休闲树阵广场、休闲步道及一些休闲设施,极大限度地满足周边居民及行人的短暂停留及休闲的需求。

3.3“以人为本”,打造“安全、便利、健康”的城市道路

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应用到道路景观设计中,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与美观性,能给通行的人或车带来舒适感和欣赏到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同时能增强人们的幸福指数和对城市的归属感。

(1)适地适树,同时通过多层次多品种,构建稳定的、生态的、健康的道路微环境。

为了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减少后期养护的难度,植物的选择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强,管理粗放的适生树种或乡土植物为主。

(2)交叉口位置、车辆掉头处、人行横道线等,充分考虑行车视距及安全视角的要求,适当控制植物的高度、组合层次、种植密度,保证视线通透,确保行人、行车的安全。

(3)设置宜人空间尺度,设置统一的城市家具,打造便利的城市道路。

4 设计理念

通过对文化符号——“枫(枫溪、枫香)、湘江(水)”及本身道路线形等特征,构建本项目的景观肌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创造一个生态自然、宜人的绿道景观,打造一个展示城市生活街区文化,一条“会呼吸”的城市生活性道路。

5 具体方案

文章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tdlxbzz.cn/qikandaodu/2021/0619/1483.html



上一篇: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设计以大横琴山隧道工程为
下一篇: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的源起内

生态毒理学报投稿 | 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生态毒理学报版面费 | 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发表 | 生态毒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